家有儿子,父亲一定要“慈”
以前人们常说,“严父出孝子”。
很多爸爸习惯扮演“严父”的角色,觉得只有严厉了才能有威信。
这样真的对吗?
综艺节目《你好爸爸》中,曾经采访了上百位素人爸爸。当问到“您的父亲是怎么样一个人”时,出现最多的答案就是“严厉”。
这些已经当了爸爸的男人,回想起小时候被严父管教过的日子,依然心有余悸。
有个男人,小时候非常调皮,他说:
“从小,他给我灌输的就是,我是没用的,连猪都不如。”
长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他总是非常自卑、怯懦,觉得自己永远在犯错,不如别人。
![]()
有个男人小时候喜欢戴鸭舌帽。
爸爸却说他那样太像小流氓了,一把把他帽子撕坏了。
虽然在爸爸眼里,这可能只是一件小事。可是他却被伤了好多年,直到现在还记得。
![]()
有个男人,从小被爸爸打到大。
“只要不听话就会打我”、“做错事就要天天挨打” 、“动不动教育我们的方式都是用武力来解决”。
被打怕了,他选择了逃离父亲。
人到中年,还在跟爸爸冷战。
![]()
其实,他们口中的“严父”,正是很多“中国式严父”的缩影——不注重情感交流、亲密互动,反倒是吹胡子瞪眼,处处彰显爸爸的“威严”。
这些“严父”不是不爱孩子,是真的没用对方式。
英国剑桥大学一项研究发现,父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,比母亲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的影响严重得多。
如果一个家庭中,父亲扮演着严父的角色,时常责骂、惩罚孩子,孩子在青春期时可能会和家庭成员更疏远。
这些人长大后,也会下意识地模仿当年的父亲。扮演一个“严父”的角色,用曾经遭受过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孩子。
关于父亲这一角色,李玫瑾强调过:
“父亲一定要‘慈’。因为父亲是有力量的,父亲慈爱,孩子认为是有人撑着的,天塌不下来。”
做一个“慈父”,要给孩子两种感觉:
第一,要给孩子一种胸襟。
告诉他这个事儿眼前看是个大事,你回过头看没什么不大了。
第二,我有力量,但是我不随便滥用。
和孩子是朋友一样的感觉,给你建议,告诉你该怎么做。
做一个有爱的父亲,一个温柔又阳光的父亲,对男孩的成长更有利。
![]()
妈妈爱中有“严”,养出有教养的孩子
一提到妈妈,很多人会想到“慈母”二字。毕竟在大多数家庭中,妈妈都是温柔角色的存在。
妈妈温柔并没有错,但不能无原则地娇宠、袒护孩子。
前段时间的陕西街头,一个男孩想玩手机被妈妈制止。争执几句后,男孩一把将妈妈按倒在地,一边骂骂咧咧,一边往妈妈屁股上狠踹。
![]()
附近的保安看不下去,想上前制止,男孩却冲着保安大吼大叫。
保安很生气,拿出手机对男孩说:
“别闹了,听到没有?再闹我就报警了!”
妈妈连忙爬起来替儿子求情,希望保安别把事闹大。
小小年纪都敢打骂妈妈,长大后又会变成啥样呢?
可想而知。
孩子的胃口是喂出来的,脾气是带出来的,是百般迁就溺爱出来的,也是模仿出来的。
越温柔、越不被尊重的人,孩子就越敢欺负。
![]()
相反,如果妈妈能够严格要求,原则性强,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,态度坚定地反对,孩子可能也就不再闹了。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