男孩精力太旺盛,像永动机?
我们可以「借力打力」
每个男孩都被妈妈怀疑过:「是不是有多动症?」
充电五分钟,精神一整天;只要醒着,无时无刻不在动。
就像点燃的炮竹,到哪炸哪,硝烟四起。沙发上奔跑,桌子上旋转,床垫上跳跃,手里扛着枪,嘴里喊着话——「来追我呀!」「来抓我呀!」「不服打一架呗!」
就连夜里睡觉也无法断电关机,满床乾坤大挪移,左脚踢被子,右脚踹爹妈,反手还能抡你一巴掌,活生生让你的熊猫眼再平添一圈黑。
可「好动」并不代表是「多动」。
在发展心理学里,孩子行为的活跃程度,被描述为「活动水平」,男孩从襁褓中到青春期,总体上都比女孩表现出更高的活动水平,也就是我们说的「好动」。
这种「好动」单纯是一种活跃度上的差异,和无法专注的「多动」不一样。
它更多是因为,男孩体内分泌的睾丸素多,睾丸素作为一种重要的雄性激素,使男孩需要释放更多能量,所以我们眼中男孩的画面基本都是追跑打闹、上蹿下跳、大喊大叫。
对付这种「好动」最佳的方式,不是想办法让他们「坐得住」,而是「以动治动」「借力打力」。
有活力是男孩的发育特点,不是缺点。
日常养育中,我们可以「顺应」和「欣赏」这份活力,用「巧劲」去降服。简单的说就是:与其让他们有精力去拆家,不如培养他们多干干家务,多劳动,消耗力量,为家庭发光发热。日常,我们可以学会躺平和装傻,有技巧地放手、示弱、撒娇,唤醒男孩们内心乐于助人的激情;
点燃男孩的动力系统,让他们把无处发泄的精力,用在帮我们做事上倒水,拿鞋子、擦桌子、摆餐具,能使唤的地方坚决别放过,男孩能自己完成的事情,坚决不要帮忙。最后无论完成的效果如何,记得要「昧着良心」输出彩虹屁,狠狠地夸夸他们,当孩子越是感觉自己有能耐,就越少惹是生非。
男孩破坏力强,下手没轻没重?
我们可以「敬而远之」,让他释放
男孩最让人头疼的地方,还有破坏力强。
家里就找不出一件完整的玩具,满屋子的奥特曼残骸,支离破碎的小汽车,散架的刀枪剑。
稍不注意踩一脚,痛得你也想喊妈。
出门在外,男孩父母对别人说最多的就是「不好意思」——儿子不是撞掉别人的东西,就是打烂餐厅的碗碟,弄坏别家孩子的玩具。
但就这样直接给男孩扣上「破坏大王」的帽子,他们真有点冤枉。
研究发现:学龄前的男宝和女宝,都会花大量时间做自己擅长、让自己感觉良好的事情,并「炫技」表现自己,以此建立自己的自尊自信。
只是不巧,受睾丸激素的影响,男孩感觉良好的事情,比如力量和速度的展示,大概率会让我们感觉不好。而女孩大体上更擅长读表情、语言沟通、安静游戏等,这些和更多家长的期待一致。
动手动脚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渠道,爱冒险是他们的个性使然,「捣乱破坏」只是他们表现自己的方式。
有时候,男孩把房间弄得乱糟糟、把自己弄得脏兮兮,或者无视你的警告,笑嘻嘻地跑来跑去,更多是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一场「冒险」的想象中。
而男孩痴迷汪汪队、超级飞侠、奥特曼,是因为可以在想象中和超级英雄一起「冒险、炫技」。
尤其上幼儿园以后,男孩发现很多规则要遵守,没法随意「探险」了,就更加会给自己找许多「冒险替身」。
对此,爹妈最好的做法可能只有「敬而远之」,给他们提供适合冒险的场所。
也就是:
不要紧盯他们的缺点,而是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外,欣赏他们喜欢「表现」的行为,尊重他们热爱「冒险」的精神。对他们的「探险」睁只眼闭只眼,在保证安全,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,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探索,放电的空间。
男孩沟通困难、间歇性「耳聋」?
我们可以「精准发号施令」
当妈的人都有一项无师自通的技能——大嗓门。
许多男孩妈妈都吐槽,自打养了儿子,喉咙痛就没好过。每天河东狮吼无数遍:
吃饭了!睡觉啦!收拾玩具!换睡衣!刷牙!......
可惜,「充耳不闻」是男孩对我们的常规回应。
喊不动,听不进,其实是因为男孩的大脑很容易信息过载,不擅长一心二用。
研究发现:男孩的大脑枕叶发育比女孩晚,存储感知记忆的神经连接不够强大;语言、社交和情绪能力也相对发展更慢。
同时,比起可以灵活处理多个任务的女孩,他们泾渭分明的大脑分区,在面临挑战和任务时,同一时间,只能专注于一件或相对少量的任务。
一旦涌入大脑的信息过量,他们的大脑处理系统,就难以接收,或者直接宕机
养育男孩的过程,确实很磨人。
要想养儿不累,就要记住这句「九言真经」:眼要瞎,耳要聋,心要大。理解小崽子们身陷麻烦:他身体里澎湃的能量没有足够的释放;他脑子里天马行空的英雄故事没有舞台演完;他内心里一大堆感受,没有能力找到合适的办法,让妈妈知道。遵循他们的天性,好好利用,或许有一天能守得云开见月明......来源:丁香妈妈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